close

電影《最後一次的生日派對》奧斯卡15強墨西哥代表,一同流動於微觀情感的起浮!

「你的願望是什麼?」母親問。

「我希望爸爸不要死。」索兒回。

 

墨西哥電影《最後一次的生日派對》(Totem)開場戲是七歲小女孩索兒與母親的逗趣互動,然而索兒的一個回答,卻叫人心頭一震,溫馨的氣氛起了轉折,中文片名暗指的死亡氣息,此時直接蔓延開來。

 

這天是索兒的父親托納的生日,他長得帥氣,是才華洋溢的藝術家,但因為罹癌重病,身子虛弱,如今已經無法自理生活,需請看護照顧。現在的他住在自己的老家,有索兒的阿公、姑姑們陪伴,並未和索兒與妻子住在一起。

 

這可能是托納最後一次過生日,索兒的大姑姑為弟弟辦了盛大的生日派對,邀請親朋好友來參加,但與其說是生日派對,似乎更像是生前告別式,大家都知道這回像是來跟托納說再見,但在這晚,死亡就像不能凝視的太陽,人們無法直視也不會掛在嘴上,彼此像心照不宣似的,讓死亡暗伏在歡樂氣氛底下。

 

或許大人能夠如此調適,用各種方式處理死亡與分離的焦慮,但對索兒來說,這是生命的難題,她的人生還沒遭遇失去重要他人的經驗,那有多可怕,她尚未經歷,而可怕之處,正是因為她尚未經歷,只能任憑恐懼無限想像。她拿起大人的手機,詢問siri關於世界末日的問題,或許在她心裡,父親的離去,就如世界末日般巨大。而看著派對上人們的笑容、慶祝的蛋糕、許願的燭火,對她而言,又是何種感受呢?這也是電影最後一幕留給我們的想像,索兒端看著燃燒的燭火,世界彷彿安靜下來,無法避免的生與死,此刻離我們如此靠近。

 

雖然中文片名指出「派對」,不過電影的焦點並不在派對本身,影片有近2/3的時間拍的是這家人準備派對時的互動模樣。像是她們在換裝、打扮、佈置、做蛋糕等等,時不時有家人間的爭吵,吵的內容也很真實,多數與錢有關。雖然整片場景幾乎都發生在家中,但鏡頭轉換很快,又非常靠近人物,這種視角,讓人感覺自己就身處在這家之中,但有時也令人眼花撩亂,彷彿太過貼近,而無法看見全貌,不過這或許也是導演的用意,沒有人會是全知者,我們只能參與其中。

 

電影的故事說來零碎與日常,甚至不易抓到主軸,但因為它發生在死亡之前,這個預設,讓我在看的時候想到心理學上的閃光燈記憶(Flashbulb memory),它是指在重要事件發生時,會令人留下深刻的記憶,就像照相時的閃光燈,把當下都記錄了下來。托納最後一次的生日,就像這家人的閃光燈,任何相關的、無關的片段,在死亡之前,都保存了下來。

 

其實這也象徵我們的人生吧!終有一天,我們也會來到死亡之前,生活裡的所有片段,有趣的、無聊的、快樂的、辛苦的,都建構著屬於我們獨一無二的人生。也提醒著我們:時時刻刻,都是活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tawilly 的頭像
    metawilly

    人在世界裡

    metaw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