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未來的人生,現在一次展現在你眼前,你看見那是一條悲喜交錯的路,而路上有無可避免的分離與痛苦,此刻的你,會走上這條路嗎?
2017年的電影《異星入境》(Arrival),描述12艘來自太空不明飛行物體從天而降,來到地球。引起人類恐慌,人們不知道對方是誰、為何而來、有何目的,其中最大的擔心是,我們的生命是否會遭受威脅?一如過去人類社會的殘酷歷史,不同文明發展程度的族群相遇時,總是優勢的一方迫害著弱勢的一方,而現在的人類,體驗到自己是弱勢的一方。
如果你未來的人生,現在一次展現在你眼前,你看見那是一條悲喜交錯的路,而路上有無可避免的分離與痛苦,此刻的你,會走上這條路嗎?
2017年的電影《異星入境》(Arrival),描述12艘來自太空不明飛行物體從天而降,來到地球。引起人類恐慌,人們不知道對方是誰、為何而來、有何目的,其中最大的擔心是,我們的生命是否會遭受威脅?一如過去人類社會的殘酷歷史,不同文明發展程度的族群相遇時,總是優勢的一方迫害著弱勢的一方,而現在的人類,體驗到自己是弱勢的一方。
「我不知道底線在哪裡。」Sloane曾這樣說過。
Sloane是美國政壇知名遊說客,是業界裡的佼佼者。在客戶前她專業俐落,再困難的案子到她手上,她都可能扭轉乾坤、化黑為白,將不可能變成可能。在公司裡則是氣勢非凡,同事對她滿是敬畏,無不佩服她的思考與行動。而她的遠謀深算,攻其不備,更是讓對手陣營感到頭痛,當你的下一步總被她精準預料的時候,實在叫人沮喪。
你總覺得自己在尋找什麼嗎?好像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少了什麼?但卻又說不上來...
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裡一開始,男主角瀧與女主角三葉就透過他們的旁白自述,表達了上述的感受,好像心裡總有一個空,而每天的生活,都像在尋尋覓覓,希能能找到填滿這個空缺的事物,也許是一個人、一場風景、一種體驗等等。
電影一開始,是李和小侄子派屈克的對話,那時兩人乘船在海上航行,李問派屈克,如果只能從父親(李的哥哥喬)與叔叔(李)兩人二選一到荒島生存,誰是派屈克的首選?兒子當然是父親的鐵粉,沒被選中的李露出失望神情,開玩笑說侄子做了錯誤決定,表達自己懷有絕佳的求生本領,他應該是最佳人選才對。
2017年奧斯卡獎頒獎典禮最令人錯愕尷尬的一幕(或許也會成為是奧斯卡史上最「經典」的一幕),發生在頒發最佳影片獎的時候,因為工作人員拿錯信封,導致眾人在第一時間以為《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獲得最佳影片,正當劇組人員在台上說著得獎感言,主辦單位才緊急打斷更正最佳影片其實不是你呀,而是《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
如果不是月蝕,我們很容易忘記月亮本身無光,平時所見的皎潔明月,其實只是陽光的反射,而當陽光被地球遮蓋,月亮失去了光芒,才想起原來那裡滿是坑疤。
義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的故事就發生在月蝕之夜,當月亮漸漸被黑影遮蓋,月光下的人們也因為一場「公開手機」的遊戲,平時主角們習慣在人前戴上的面具慢慢被脫下,但當真實的自我顯露出來,那裡竟比月球表面更加不堪,團體氣氛從溫馨和樂轉為破裂難堪,這場人性試煉成了所有人的不可承受之重。
(Ove)是社區裡的獨居老人,但他可不是和藹可親的老先生,曾做過社區主委的他,每天仍像糾察隊員一般,巡視檢查社區環境,遇到違反社區規定的鄰居,他也毫不客氣地大聲指責開罵,即便那些違規只是如腳踏車沒停好之類的小事,但對做事嚴謹的歐弗來說,彷彿已是天大的惡事了。
週六(2017.08.05)晚在東門教會漁網團契討論《我出去一下》這部德國電影,故事主角在生命困頓之際走上歐洲知名的朝聖路線:聖雅各之路(El Camino de Santiago)。
一如所有的旅行電影,重點都不只是沿途的風光,還有主角在其中的改變。雖然長約800公里的路程,應該會讓步伐沈重,但電影調性幽默風趣,也不失靈性層面的探討,而透過主角的自我對話,其實也能幫助我們自我覺察,帶我們脫離日常的枷鎖,用不同的眼光審視自己的生活,最後跟著主角抵達終點的大教堂那刻,心裡也跟著感動起來。
拿下2016年柏林影展最佳導演大獎的電影《愛情未來》(L’Avenir),由米雅韓桑露芙執導,法國知名女星伊莎貝雨蓓主演。故事主角娜塔莉,是一充滿熱情的中學哲學老師,平時沈浸在哲學書本之中,與人談天的話題也不脫哲學的思辨。中年的她深受學生愛戴,家庭生活也看似美滿,老公同樣是哲學老師,兩人有著相同興趣,而兩個孩子都已成年,有著自己的人生。生活雖然平淡,但有著書本陪伴的內心世界卻是富足。
只是平淡的生活漸漸有了變化,娜塔莉年老又瘋癲的老媽成了她生活上照顧的重擔,老公外遇的消息對她更是打擊,雖然她的反應表現冷靜,但這不代表他不受傷,從後來幾幕她與老公的互動中,都可以感受她不願與他有更多相處。而過去自己順利的寫作生涯,如今也面臨挑戰,時代在變,讀書的習慣與偏好也在改變,出版社為了迎合市場取向,希望娜塔莉可以改變寫作風格,這點也是令她感覺難堪。
不知道大家有沒看過《非關男孩》(About a boy)?
看《走音天后》(Florence Foster Jenkins) 的時候,突然想起這片,主角同樣是休葛蘭,當時他在片中演一個玩世不恭、不願與他人建立深刻連結、認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孤島的過氣音樂人,但他認識一個男孩之後,慢慢改變他的想法,他移動了自己過往的位置,嘗試與人連結、建立關係。(小男孩是尼可拉斯霍特演的,如今他已是大帥哥了)
電影《我就要你好好的》(Me Before You)改編美國暢銷作家Jojo Moyes的同名小說《Me Befoe You》,故事描述一失業的英國小鎮姑娘Lou,到了富豪人家擔任看護,照顧因車禍而四肢癱瘓的Will。一開始傻裡傻氣的Lou在這裡顯得格格不入,但在Will敞開心扉之後,兩人的互動與陪伴漸漸改變了彼此,特別是Lou,原是自己想要改變Will意志消沈的生命態度,但最後反而是Will改變了她,他幫助她離開原先的生命困局,開啟人生新的可能。
電影一開始,Lou在咖啡廳裡工作,工作認真、態度親切的她深得顧客喜愛,但她個人的努力也難敵小鎮蕭條的經濟,咖啡廳關門,她失去了工作。她想去念大學,但得要照顧父母的她,也沒有條件離開家鄉小鎮,只能在這貧土上繼續尋找機會。而Lou的個性是樂觀率真,尤其她自由奔放的穿衣風格更引人醒目,雖然那在別人眼裡看來是毫無美感的怪異與不搭,但Lou不改其性,她沒那麼在乎別人眼光,不追隨時尚潮流,美醜都是主觀經驗,而她知道那是屬於自己的快樂,她珍惜這些快樂。而這或許也是Will從Lou身上看到的珍貴特質,Lou和那些在派對上想接近他的金髮妹子不同,Lou沒有矯情做作,Lou也沒有假裝成不是自己的樣子。
「今天,是人生唯一存在的時間。」
電影的魔法讓《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裡的主角被困在2月2日的土播鼠節裡,日復一日,不論他怎麼睡去、死去,眼睛睜開,迎接他的都是2月2日這無聊悲慘一天的早晨,他無法抵達明天。
在一百層樓高的天空裡,踩著鋼索行走,是前無古人,也後無來者了。
1974年,紐約世貿雙子星大樓才剛落成,一個一如往常的平凡早晨,人來人往地穿梭在繁忙的都市裡,但當他們抬頭,卻看見從未見過的景象,有一個人在雙子星大樓的北塔與南塔間行走,而他的腳下只踏著一條鋼索。底下的人驚呼、緊張,但他優雅地在上頭來來回回走了40分鐘,更不可思議的是,有一度他甚至躺在鋼索上,只靠那條鋼索支撐著他全身。
榮獲2016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不存在的房間》(Room),是一部令人糾心不已的電影。電影一開場透過小男孩Jack的童言童語,將自己的出生變成了一則奇幻故事,將要五歲的他,興奮地迎接自己的生日,年輕的母親Joy躺在他的身邊,只是她穿的衣服顯得破舊,而他們所在的地方僅是一個小小又灰暗的房間,廁所、浴缸、廚房,全都擠在這裡。你大概有些想像了,你的心快速地往下一沉,再繼續見到母親與孩子親密的互動、見到孩子的天真笑容,正時的你,卻是一點也笑不出來,你的感覺是想哭,你知道這座孩子的天堂,其實是母親逃不出去的牢房,也是她世界的盡頭。
這房間存放著女孩生命最暗黑的經歷,充滿著她憤怒與無力的嘶吼,直到這孩子來臨,而你注意聽Jack描述自己出生的故事,他是說自己從天窗降落,到了母親的肚子。或許這是母親告訴他的故事,她沒有說過生命是來自精子與卵子的結合,因為這意味著需要一個男人,但這男人在Joy心裡可不配當Jack的父親。Jack是從天降臨的,這是母親告訴他的版本,也是母親心底寧願相信的版本。
「對我們來說,那一年夏天還沒結束。」電影裡的大叔這樣說。
「輸了不要逃避,輸了之後要繼續前進。」這是父親對美枝最後說的話,當年她才10歲,因為父母離異,她之後就要離開父親,和母親一同生活,而這是她見到父親的最後一面。父親這麼說,是希望女兒能夠勇敢面對父母離婚後的生活,但這句話也像是對自己說的,即便人生好像輸得一塌糊塗,還是要想辦法讓自己走下去。
精神病院裡,勞倫斯醫師失蹤了,在1966年,手機還沒發明的年代,無人知道他的去處。全院唯一有可能知道的人,是前一天他治療的最後一位病人,也是全院最難搞的精神病患麥克,而醫院院長葛林決定找麥可詢問勞倫斯的下落,但他沒想到,這場即將開始的談話,就要打破既有秩序,掀起巨大風浪。
醫生與病人的對話,通常是上對下的權力關係,但當葛林說要打聽勞倫斯醫生的消息,麥可的回應卻是「你是警察嗎?」,他知道這場對話不是以治療之名展開,也知道葛林有求於他,於是他開始主導這場對話,從一開始的答非所問,(不論葛林問什麼,他總回答「大象」的事情)、到故弄懸疑地賣關子、談條件,甚至他也知道如何激怒葛林,從葛林的激烈反應中探知對方的故事,也利用葛林動怒後的愧疚,獲得葛林更多的退讓。
《絕地救援》雖是刻畫太空人受困火星的科幻劇情片,但它想說的也是一場人生寓言。
馬克獨自一人被拋在沒有任何生命體的火星上,這不也常像我們會有的孤單感,有時,我們也以為自己活在孤島,自己的處境無人知曉、自己的感受沒人可說、身邊只有惡劣不堪的環境。
如果你曾離家,嚐過人在他鄉的苦澀滋味,也嚐過無法自拔的思鄉之情,那電影《愛在他鄉》(Brooklyn)裡主角艾莉絲的感受你一定能感同身受。
50年代的愛爾蘭還不是90年代經濟起飛後的凱爾特之虎(Celtic Tiger),當時貧困的生活條件讓許多人離開家鄉,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希望在這片遼闊大地上,寫下自己人生的新頁。艾莉絲也是如此,她只是在雜貨店裡工作的女孩,但這並不是她對自己人生的想像與期待,可是在這又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機會,如果留在家鄉,她的人生或許就是這樣了,雖然她還年輕,但已經預見了年老的模樣。看見她未來模樣的,不只她自己,她的姊姊蘿絲也看到了。蘿斯寫信給位在紐約的愛爾蘭神父,告知對方妹妹的才華與困境。在神父的安排下,幫艾莉絲找到了紐約的工作,日後也安排她上夜校,有機會學習新的技能。
「有一顆球養了一隻叫做羅傑的貓」。
慕洛太太對她的兒子羅傑說,從前爸爸在羅傑睡前都會要他選三個東西,然後爸爸就會用這三個東西編一個故事說給他聽。一次羅傑就說了球、貓、羅傑,於是爸爸就說了這個句子。幕洛太太笑著說著,羅傑也笑了。
英國小說家柯南道爾(Conan Doyle)筆下的福爾摩斯大概是全世界最出名的虛構偵探。除了小說受到歡迎,近年福爾摩斯故事也陸續搬上了大銀幕,不論是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的版本,還是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的版本,都獲得商業上的成功。懸疑的故事情節、主角機智的推理過程,總是讓人看得過癮。
不過這部福爾摩斯電影很不一樣,福爾摩斯先生(Mr.Holmes)找來英國老牌明星伊恩麥克連(Ian McKellen)來詮釋神探的晚年人生,這時的福爾摩斯是垂垂老矣,臉上滿是年老斑紋,走路也舉步維艱,他的偵探生涯早已結束,退休35年,獨自隱居在英國鄉村,每日照顧著他養的蜜蜂。和他同住的是管家與管家的小兒子羅傑,不過他可不是容易相處的好主人,孤僻固執的性格早已嚇跑了好幾位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