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證人Innocent Witness - Yahoo奇摩電影

你所看見的,是事物的真相,還是自己的投射?

 

一樁謀殺疑案,唯一的目擊證人是位自閉症少女,而她說的話能否被採信,成為法庭上的辯論焦點,也是韓國電影《證人》劇情故事的推展脈絡。透過流暢又有張力的故事情節,不僅讓人們對自閉症有更多的認識,也挑戰我們的既定認知與偏見。劇情幾度帶有層次的轉折,也讓人們的懷疑目光,從自閉症者身上,轉向回到了自己,會不會我們才是看不清真相的人?會不會我們的視角,早已被我們的定見污染,所謂的真相,只是我們想看見的,那是我們內在的投射,而非事實的真貌。

 

電影開始,就打破了一個刻板印象。人們對律師的想像是光鮮體面,開著名車、穿著高級西裝,過著優渥的生活,但鄭雨盛飾演的男主角楊淳鎬,卻不是這樣的律師。過去的他投入人權運動,收入並不富裕,他還得幫忙清還家中債務,日子過得儉樸,也因為如此,他覺得自己並沒有結婚成家的條件,在感情生活裡不敢進一步給出承諾。已經40多歲的他,像是被生活追得喘了,現在的他,做了改變,他加入大型律師事務所,希望藉此改善生活,而這場為被控謀殺雇主的女傭辯護的案件,就成了改變他生涯的一大機會。

 

林智友,15歲的自閉症少年,從家的窗戶目睹事件始末,成了這場疑案的唯一證人。楊淳鎬身為辯方律師,想多了解林智友的證詞,希望能親自與她接觸,但自閉者的世界,並不容易開放,他得一步一步取得對方信任,因此電影呈現了許多他與智友建立關係的過程,許多時候叫人看得窩心,如同電影海報呈現出的溫暖氛圍,但對應著這片的主題:你所見的,可能只是表象。那些溫暖到後來也成了叫人受傷的理由。就如同每天陪智友放學回家的同學,原來也是霸凌她的對象,楊淳鎬雖然表現得溫和善良,但他的目的仍是要打贏官司,想要證明智友的證詞有誤,想證明一個自閉者者,不如一般人一樣,能夠做出正確如實的表達,她的話,不足以採信。

 

相較於其他人,自閉症者確實較不易解讀藏在他人表面之下的情緒或意圖,這也時常造成其他人與他們互動上的困擾,常有難以溝通的現象,顯得不夠社會化,然而這樣的角度,是從其他人的本位出發,若能一步一步跟著他們的腳步,你會發現自閉症者在溝通上是很直接的,他們說出口的,常是他們最直接的觀察,如智友告訴楊淳鎬,他領帶上有215個圓點。雖然說出這些觀察,對於人際互動並沒有什麼好處,也難以發展為好聊的話題,但這卻反映出智友是絕佳的觀察者,單以證人這個角色的功能來說,智友可能是絕佳人選了。

 

但楊淳鎬與眾人並未看見這點,他們對智友的想像,充滿著自我的投射,甚至對案件的判斷,說來也是出自自己內心的相信,是那些相信,決定了他們對於事實的解讀,唯有看見自己的盲點,看見自己信念的形塑歷程,那些投射才有鬆動的可能,才能看見其他的觀點。

 

表面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電影一連給出好幾個翻轉,讓故事說得精彩,它不說教,但是帶我們一步步走進自閉症者的世界,給出我們的同理與尊重,最終也讓人看見自己的驕傲與無知。上天給了每個人有不同的樣子,但那不是要分化彼此,更是要我們學習尊重與接納。

 

電影另一處打動我的地方是楊淳鎬與年邁父親的互動,父親曾說他覺得自己把兒子教得好的地方,並不是兒子當上律師,而是兒子想要做對的事情,這也是楊淳鎬想當律師的初衷,成為一個好人。雖然一度,他顯得迷失,當他告知父親自己要成為大事務所的合夥人時,父親的態度並無喜悅,我想他有點擔心兒子在花花世界裡失去初衷,但他仍表現出對兒子的信心與接納,鼓勵兒子走自己的路,而楊淳鎬也在與林智友的互動中,重新找回了自己,做出對得起自我良心的決定,縱使生活會變得困頓,但善良與正義,是他最堅定踏實的步伐,他已經一路走到這裡,他還會再勇敢走下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證人 韓國電影 自閉症
    全站熱搜

    metaw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