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愛德華從小就有個夢想,自從他看過一本奧運輝煌時刻的圖輯後,他也想站上世界的舞台,想擁有自己的輝煌時刻,他的夢想,就是當一個奧運選手。年紀還小的他,甚至會在晚上跑出家門,獨自到公車站等車,以為可以搭車去參加奧運。這些固執舉動常讓父母頭痛,尤其是從事水泥工的父親,老覺得兒子過度沈溺不切實際的夢想。艾迪說來並不像有運動天份的孩子,甚至動作有些笨拙,也曾受傷到難以行走,在人們眼裡,他確實不是當運動員的料。
但人們的冷嘲熱諷,沒有澆熄艾迪的夢想,每當他以為山窮水盡的時候,他都找到新的目標,從夏季奧運的項目轉到冬季奧運,從高山滑雪轉到跳台滑雪(ski jumping),雖然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靠著無比的毅力與堅持,在1988年卡爾加利(Calgary)冬奧會,他實現夢想,成為英國跳台滑雪的國手,雖然最終沒有獲得佳績,但他追夢的精神,感動許多英國民眾,他的外號「老鷹」(Eddie the Eagle)也因此被世人認識。
電影《飛躍奇蹟》(Eddie the eagle)改編艾迪這段成為奧運選手的奇幻旅程,特別是聚焦他在練習跳台滑雪的過程。一個跳台滑雪選手的養成並不容易,多是從五六歲起就開始接受專業訓練,它也是高度危險的運動,就算是職業高手,也可能因為一個失誤就摔得粉身碎骨,更何況是毫無經驗的艾迪,他的傻勁,在很多人眼裡只是笑話,而他的確不是天才,他的嘗試沒有一鳴驚人。對我而言,他能夠完成目標靠的是「永不放棄」的態度,因為「永不放棄」,他身無分文到了德國自主訓練,因為「永不放棄」,他邊在餐廳打工,邊練滑雪,因為「永不放棄」,他三顧茅廬般的找到願意教他的教練,因為每一個卡關他都「永不放棄」,最後才有奇蹟發生。也因為這樣的態度,原本看衰他的人,到最後也起立為他喝采。
我想那是因為我們知道,那有多麼不容意,我們知道,只要過程中有一次放棄,結果都不會是眼前的畫面,沒有堅定的意志,永遠不可能會走到這一步。這正是運動精神的展現,它不是要和人拚勝負,輸贏都只是一時,更讓人感動的,都是永不放棄與超越自我。
雖然艾迪的夢想看似天真,但就設定目標與執行的角度而言,其實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首先,他的目標具有彈性,他想當奧運選手,但沒有非得要某一特定項目的選手,他轉換過目標,隨著機會才找到跳台滑雪這項目。另外,他設定適合自己的目標,雖然有難度,可是他很清楚自己的目標,不是要拿牌奪勝,只是要拿到奧運的出賽權就好,剩下的,就是挑戰自己的能耐而已。這讓他不會陷入與他人比較的迷思,更專注在自己的精進之上。
或許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艾迪不想等到四年後,自己有更充分的準備之後再來參賽,因為這可能是他唯一的機會,他也沒有參加1992年的奧運會,我想那是因為他已經圓夢了,他不是想要繼續努力成為一等一的滑雪高手,他只是想證明自己可以辦到就好。
片中艾迪的指導教練派瑞(Bronson Peary)像是和他的對比,派瑞過去是天賦滿點的跳台滑雪好手,是備受矚目的明日之星,但缺乏紀律的他,後來被踢出國家代表隊,從此與奧運無緣。派瑞的教練曾對他說過:「你不尊重滑雪這項運動,是因為你不尊重你自己。」,此話完全點出派瑞的問題,也是我們很多人的問題,當我們用隨便輕率的態度從事某件事的時候,那不只是我們不尊重那件事,更根本的原因,很可能是我們不尊重自己,是我們在浪擲自己的時間,是我們在放任自己的軟弱,如果連我們都不尊重自己,別人自然也不會尊重我們。派瑞後來也用此話鼓勵艾迪,成了片中艾迪挑戰自我的關鍵動機。
從90公尺的高台急速滑下,我們的心彷彿跟著艾迪起飛,那些藏在我們心裡的夢想可能也蠢蠢欲動吧!但跳台滑雪最難的地方不是跳耀,而是落下,這也好像人生,起飛不是最難,能夠完美落地,才是更高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