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俊離開之後- 深度品味- 電影線上看- myVideo | 陪你每一刻

滿懷理想的年輕人,以為畢業之後踏入職場,人生夢想就要起飛,沒想到迎接他們的,是一個殘酷無情的職場世界,別說實現夢想,要好好活成人樣,如今似乎都顯得奢侈,韓國電影《在俊離開之後》(Light for the youth)就像是一首青年職場悲歌,說的不是人們在職場裡的自我實現,反而是自我價值遭職場蹂躪的慘況。

 

高中畢業的阿俊,到了銀行外包的追繳卡債公司當實習生,高興孩子踏入職場的父親,還特別買了西裝送他,祝福兒子的職場生活有好的開始。一臉稚嫩的阿俊身著西裝,用著戰戰兢兢的態度面對工作,每天坐在電腦前,打著一通又一通的追繳電話,為了提高效率,公司裡先進的電腦系統會自動播接下一通電話,因此阿俊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他得用制式的指導語,向電話另端的人們討債,如果沒有成功,他還會被主管責備,主管會說怎麼連這種小事都做不好,要他用不擇手段、甚至是威脅的方式,來逼對方還債,來達成今日的業績。說來諷刺的是,這些電話催繳員被教導的開場白是「我們愛你」,話說得好聽,但公司才沒關心過這些積欠卡債的人們,「我們愛你」成了廉價的話術。

 

公司沒愛的,還包含自己的員工,這些員工像是被當機器與工具看待,他們的價值是建立在效率與業績之上。而我覺得這正是職場最可怕的地方,工作是我們生活的其中一部分,但太多時候,工作卻成了我們自我價值最重要的來源,主管的肯定與認同影響著我們的自我認同,追隨公司的期待與要求成了我們生活最重要的目標。阿俊為了達到業績,開始對債方語出威脅,可是他的良心難以認同,他的內在有了極大衝突,而這衝突最終撕裂了他,讓他不知如何自處,最後走上絕路。

 

電影的另一主角詩妍是阿俊的主管,她是位單親母親,女兒美蕾剛大學畢業,也正在為求職煩惱。詩妍雖然是主管,但她的日子也沒好過些,身為女性的她,在男尊女卑的企業文化裡,也處處遇到阻礙,她努力工作想要升遷,但機會總離她好遠,她也承擔更高階主管施予的壓力與剝削,於是就像層層壓榨似的,最低層的員工也快被層層堆疊的壓力給壓垮了。

 

詩妍說來也是無可奈何,為了生存,她得要板起臉孔,工作的壓力讓她變得不是她自己,她也知道自己的公司並非好職場,因此當女兒美蕾詢問是否能來上班的時候,她一口回絕,認為女兒不該到這上班。但另一方面,她自己也變成壓榨年輕人的劊子手,她對阿俊的無情話語,讓俊步入絕望。

 

詩妍的女兒美蕾,也困在求職的自我懷疑裡,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她,看不見自己存在的價值,她的擔憂,看了叫人心疼,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她個人的問題,但從另個角度想,我們究竟給年輕人什麼樣的世界呢?為何他們感受到的只有絕望,為什麼我們給出的不是更多的希望?

 

俊的離開,是敲醒詩妍的警鐘,但她仍在公司利益與個人良知中徘徊,她知道工作壓力是壓垮俊的最後一根稻草,但處理上卻是撇清關係,害怕公司被牽扯其中。直到她抽絲剝繭理解阿俊的故事,並從美蕾的絕望中,她看見自己如何成為職場結構裡的共犯,看見自己也是需要負責的大人。於是她決定改變,雖然我們無法得知未來會如何,但她的行動,給了人們一絲喘息,她停止公司齒輪的運作,想讓人們脫離被當工具般的對待,想恢復他們身為人的模樣。

 

電影的片尾曲是韓國歌手曹允錫的《I Was A Human》,十份契合電影主題,點出資本主義結構下,人的價值被生產的產品取代,一張美麗的地毯,可能有中東少女的眼淚,一件保暖的外套,可能來自是不公義的勞動剝削,一個賺錢的企業,可能抹去了多少員工的尊嚴,副歌裡那句「我也曾經是個人啊」,聽了令人心酸。

 

願《在俊離開之後》這首悲歌,在我們心裡迴響,呼喚我們身之為人的情感,在無情的職場裡,捍衛人性的尊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在俊離開之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tawilly 的頭像
    metawilly

    人在世界裡

    metaw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