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她的錯誤教育」的圖片搜尋結果

在高中的畢業舞會上,相互吸引的卡麥蓉與柯莉在汽車後座親熱了起來,但沒想到被卡麥蓉的男友撞個正著,男友瞬間崩潰、難以接受。而撫養卡麥蓉長大的阿姨得知消息後,把卡麥蓉的同性親密行為視為異常,因此將她送到一個名為「與上帝有約」的團體裡生活,希望她在那邊接受矯正,有所改變。

 

電影裡的「與上帝有約」團體,宣稱能透過信仰力量與心理治療來改變學員的同性戀傾向,這令人聯想在現實世界裡的「國際走出埃及組織」(Exodus International),過去他們也有同樣的主張,相信同性戀需要被治療、相信性傾向可以被改變。

 

「但這是真的嗎?」卡麥蓉也在心裡問著。

 

裡頭的牧師說自己過去也是同志,但如今已經走出罪惡,成了異性戀者。卡麥蓉的室友,也說在這裡找到自己變成同志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太愛運動了,如今的她彷彿得到釋放,有信心展開新的生活。這些「榜樣」好像是自己的目標,卡麥蓉也困惑了,想著自己的同性戀傾向是否也是生命中某個「錯誤」所導致的?若是她可以面對那些「錯誤」,她是不是就可以不一樣?

 

然而再與其他成員的更多互動後,卡麥蓉也發現,其實大家並不是表面上看來的乖寶寶,很多人依舊過著陽奉陰違的生活,想辦法在過度壓抑的團體生活中,努力為自己找出一點自由與出口。而他們之所以沒有離開,並不是他們認同這裡的理念,而是因為他們也無路可去,或許外頭的世界更不友善吧,至少在這裡,她們還有彼此,她們看見了彼此的存在,也從彼此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存在。

電影並沒有很激烈地的方式批判此種治療的荒謬,反而是在青少年的種種自我懷疑中,看見這些治療不僅未使上力,反而讓這些孩子陷入更深的困境,而她們最需要的,其實不是矯正與教育,而是陪伴與歸屬。她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告訴她們自己有多不好的地方,而是一個尊重她們、信任她們,能夠幫助她們更深認識自我、幫助她們度過懷疑的地方。

 

但卡麥蓉曾說,這裡每天所教的,像是要她們憎恨自己,而這何嘗不是一種心理創傷呢?

 

宗教信仰能為人的生命帶來祝福,但偏執的信仰卻成了迫害生命的源頭。「與上帝有約」是好美的話語,但他們所做的事,卻未必美好。

 

同性戀真的能改變嗎?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在1973年,就把同性戀從精神疾病診斷裡除名,視同性戀為人類自然之現象。也一再重申,任何意圖改變性傾向的治療都是無效且帶有歧視的作為。

 

甚至連過去最致力於改變同性戀的「國際走出埃及組織」,其主席艾倫錢柏斯(Alan Chambers)也在2013年公開認錯,他發了道歉函說「我對你們所經歷的痛苦和傷害感到抱歉。……對不起,過去我們提倡改變及治療性向的理論,使得你們的家長遭受污名化。……對不起,過去我曾表示你們的家庭不如我的家庭。大多數人將基督徒的反對意見等同於上帝的看法,以至於許多同志離開信仰,有些甚至因此終結了自己的生命,我為此感到深切的抱歉。」

 

《她的錯誤教育》為一個時代留下了足跡,讓我們看見這些青春生命在裡頭的掙扎與追尋。它也在說,生命,其實沒有簡單的答案,對自我的認同,也非簡單可及,那是每日生活的真實爭戰,是一日一日生命經驗的真實累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她的錯誤教育 同志電影
    全站熱搜

    metaw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