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政大長青團契專講「野球人生逆轉勝」,這是近年自己很常講的題目,透過棒球員的故事來談談面對挫折的態度。
當遭遇失敗的時候,你的內心會出現哪些聲音?
「自己很糟糕?」、「自己不夠好?」、「算了,自己不可能有機會的」
還是「我這次有地方沒做好,下次再試試看」、「這次的方法沒用,我得改變方式」、「失敗也沒關係,下次繼續努力看看」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 Carol Dweck 稱第一種聲音為「定型心態」,第二種為「成長心態」,而她認為用「成長心態」較能幫助人面對挫折,也比較有機會創造不同的結果,而「定型心態」很容易讓人就停在目前的狀態裡,難以改變。
今天帶大家辨識自己心中的聲音,鼓勵大家嘗試用「成長心態」面對挫折,當做一個實驗也好,看看是否會有些不同。
而大家也提了很多很棒的問題,有同學問「認清事實」是否也是「定型心態」?或許有些事情真的自己是做不到的,是否還要一直堅持嘗試?
我說,每個人都可以設定自己的停損點。但我認為「成長心態」要說的不是一種超越現實的自信或自我感覺良好,也不是「只要相信就會成功」的精神勝利法。「認清事實」不見得就是「定型心態」,而要看你對「認清事實」的態度是什麼?如果你跟自己說「果然,自己就是沒辦法」、「看吧!我就是不行」、「這件事做不好,其它事我也做不好吧」,那這是「定型心態」。如果你的「認清事實」是坦然接納自己的限制,並從這當起點,重新出發,你還是相信自己,你願意去尋找新的機會與可能,我覺得這是「成長心態」了。
同學也提及社會文化的影響,確實我也覺得整個社會是比較「定型心態」的,我們很以成敗論英雄,很少有學習好好面對失敗的經驗,其實失敗是普遍的經驗呀,甚至是必然會經歷的過程。私心覺得我們應該用更輕鬆一點的心情看待失敗,輕鬆的意思不是隨便,而是不要過度延伸、過度擔憂。
這些年做諮商下來,心裡常想跟個案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要把失敗想得太嚴重呀!(當然直接這樣說,沒什麼效果,只是心理師的內心話XD。)
面對挫折的第一步,先學習把「失敗」放在屬於它的位置上,它表示某件事你沒有達到某一標準,如此而已,不多也不少。
而我常分享鈴木一朗說的這段話:
「最好的打擊手,十次也有七次要失敗,若失敗了,就懷著恭敬的心情檢討七次失敗的原因,告訴自己下次再接再勵就好了。」
非常非常的成長心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