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柏林影展70週年特別銀熊獎的法國電影《人生檔案求刪除》(Delete History),透過三個主角荒謬的悲慘遭遇,反映出活在現代科技生活下人們的面貌,提供我們諸多反思,當我們在享受科技與網路帶來的便利時,也去想想我們是否可能成了科技的奴隸。
電影主角不是從小就活在網路世代的年輕人,而是親身經歷這幾十年來科技演變的三位中年男女,他們熟悉的事物漸漸遠去,他們無法再用過去的生活方式過日子,但面對新科技與新規則,又顯得難以適應,他們像是快被時代淘汰的的族群,比年輕人更迷失在網路世代裡。
她們沒想到做愛可能會被拍下性愛影片、傾心愛上的對象原來只是人工智慧、或是當司機不只是開車,還要留心經營網路評價。世界早已不是他們習慣的面貌,過去虛擬世界的事物,只存在虛擬世界,但如今虛擬與現實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我們在現實世界的樣子,常常被虛擬世界所決定,像是社群媒體上的人設、網路聲量、網路評價等等。關於我們是誰的問題,現在可能還多了一個「網路我」需要留意。
三位主角就像片中提到的渡渡鳥,又稱模里西斯愚鳩,牠們是一種不會飛的鳥,只在南印度洋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的模里西斯島上出現過,但卻遭到人類的捕殺而遭到滅絕,渡渡鳥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記錄下來,因人類活動而絕種的生物。很貼切的形容難以適應網路生活的人們,被科技與網路活動吞噬的模樣。
三位被網路世界跌得滿身傷的主角,想要來個大反攻,尋求駭客求助來改變他們的「網路我」,或是企圖進入網路公司的資料庫,刪除那些不利自己的網路訊息,然而我們也看到,最終打敗他們的,其實不是大企業的銅牆鐵壁,而是在軟弱人性的那關,他們就難以跨越。電影一方面說出人被科技綁架的實況,一方面也說出我們的軟弱在網路世界裡造成更慘痛的後果,因此我們更要小心科技的陷阱,也要小心與自己的脆弱人性共處與互動。
電影最後的鏡頭給我很深的印象,雖然知道我們頭頂上總有衛星盤旋,但第一次看到這顆藍色星球被滿滿衛星環繞的畫面,還是有些震撼,原來我們在地上的生活,現在真的都存在雲端,然而這也可能讓我們活得不太踏實,就像片中在沈迷在VR世界裡的人們,完全沒意識到身邊有小偷入侵一樣
,當我們看重「網路我」的時候,也可能忽略了「現實我」所面對的問題,在追求網路評價的時候,忘記了身邊有更需要我們關心的人。
《人生檔案求刪除》除了好笑有趣,更給了我們一股自覺,能幫助我們覺察自己面對網路世界時的不安與焦慮,而時時檢視與保持清醒,大概是我們不得不學的功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