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內布拉斯加》中,主角是一位自以為中了百萬獎金的老人伍迪,堅持要跨州前往內布拉斯加州的林肯市領獎。而任誰都看得出只是廣告噱頭的一張通知,卻成了伍迪的心之所向,不顧家人反對,像個老番顛似的,鬧著非上路不可,最後,在電器行工作的小兒子大衛,只好無奈地載著難搞的老爸,走上這條明知不會領獎的領獎之路。而當大衛問伍迪有錢之後要做什麼,伍迪的希望是有錢之後能買台新貨車和一具新的冷氣壓縮機。

伍迪在大衛心中並不是慈愛好相處的老爹,他長年酗酒、不太說話,說起話來則挑三揀四,個性又固執迷糊。而在碎碎念的母親的嘴裡,丈夫像是無用的廢人,鎮日喝酒看電視,對於他要領獎一事,母親更是不留情的諷刺說:「我不知道這混蛋有這麼想當百萬富翁,如果他趁早想到,還可以趁早努力。」

上路後,如所有的公路電影一般,這條路上必有意外與波折,其中最大的阻礙是路上父子倆人在伍迪家鄉霍桑停留幾日,親朋好友開心見到多年不見的伍迪回來,但在大家得知伍迪這趟行程的目的時,原是溫馨的相聚時光,開始走了樣,很多人覬覦伍迪的獎金,想從中分一杯羹。即便大衛費盡心力解釋,說明一切都是誤會,可是聽在眾人耳裡,只是不願分享的藉口,只是想保持低調的理由。

於是,這場獎金疑雲彷彿成了一面照妖鏡,讓看似淳樸的小鎮,透露出它的貪婪,甚至過去伍迪曾幫助過的朋友,反過頭來說自己以前曾借伍迪錢,要伍迪拿到獎金後還這筆錢。當這些人以為伍迪真的中獎的時候,他們想從伍迪身上得到好處,但當他們發現原來一切都是誤會的時候,他們取笑他的天真與傻勁。

然而這些動作反倒讓大衛同情起父親,讓原先看來滿是衝突的關係,在這些事件後,反而緊密地連結在一起。相形之下,大衛才看見父親內心的單純與善良,伍迪只是一個信任別人的人,因此朋友需要時,他二話不說地幫忙,伍迪只是一個容易相信別人的人,因此即便大家都說那是假的,但他還是相信自己中了大獎。

伍迪後來終於說了,他想要這筆錢的最大目的,除了買車和壓縮機外,就是想多留些錢給孩子,讓孩子過好一點的生活。原來,這趟看來荒謬的旅程背後上路的動機不是錢,而是父母對子女的愛,雖然過程讓人覺得好氣又好笑,但當你發現真實動機的那一刻,誰不會對這老翁心生疼惜與同情。

如最初大衛的預期,這趟旅程真的沒有拿到百萬獎金,但這條路白走了嗎?其實沒有,大衛沒料到的是這趟旅程改變了自己對父親的態度,從被動地配合到主動地親近,而這正是公路電影迷人的地方,真正的目的地常常不是我們出發前設定的所在,我們常帶著外在的動機上路,但真正的收獲往往是來自內在的改變。若你願意開放自己去體驗旅程上的種種刺激與經驗,讓這些刺激與自我對話,豐富自己原先可能過於狹隘的觀點,走得再遠,可能也有所值得。

就像父親一直想要的新貨車與壓縮機,最後他得到了,但不是因為獎金,而是孩子回應父親的行動。這是好電影的厲害,導演也改變了我們的想法,讓這些原先看來無意義的物品,此刻開始,多了一份情感,在旅程結束之際,溫暖了我們的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內布拉斯加 山腰電影院
    全站熱搜

    metaw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