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六四前後,大學生談戀愛簡直是瘋了一樣,也不知道為什麼。通常革命來了,戀愛也特別忙。」中國電影《頤和園》導演婁燁在接受採訪時這麼說。

導演的話,點出了電影的時空背景。1987年,故事女主角余紅(郝蕾飾),離開位於中韓邊界的家鄉隻身來到北京讀大學,但大學生活或許沒有原先想像的璀璨美好,即便在擁擠喧鬧的宿舍裡,她的身影也顯得孤寂與抽離。直到與打破她心房的李緹成為好友,生活才亮了起來,也因此認識了校園裡的話題人物周偉,愛火迅速在兩人中萌生,他們激烈地在校園的暗房裡嚐盡魚水之歡,他們也曾坐船在頤和園的湖上靜靜依偎著,彷彿有一種與世隔絕的寧靜平安。

只是這躁動的世界並沒有放過他們,1989年,學運爆發,那股激情與不安的氣氛瀰漫在這群大學生上,他們渴望一個新世界的來臨,誰知來的卻是槍桿與坦克,而在那同時,撕裂余紅的竟是周偉與李緹在宿舍被舍監揭發的肉慾之情,那股背叛之痛幾乎擊垮了她。六四過後,學校關閉,她離開北京回到家鄉,沒再繼續完成學業了,日後在中國不同的城市裡生活、工作、而她的感情世界像是失了根似的停不下來似的在各處流轉。好多年之後,留學德國的周偉回到中國,從沒機會談談那次背叛的兩人,最後終於有機會碰頭,當人好奇著彼此思念多人的倆人相見是否會有激烈火花,沒想到那可能是劇中兩人最安靜的相聚,無言的倆人想要靠近,卻是再也回不去了。

婁燁曾說,六四宛如一場愛情劇,那段歷史就像政府與人民談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愛情。導演是否想從劇中的愛情影射政治上的現實,愛情裡情人的背叛是否隱喻著政府對人民的背叛?導演未明說,或許我們只能投射自己的想像了。

電影也因為出現學運片段觸碰政治敏感神經,遭到中國廣電總局的禁播,同時也因為婁燁未經官方批准就帶影片至坎城影展參展,違反政府電影管理條例,他與編劇被禁五年內不得拍攝電影。

但你若以為電影因此被禁,應該是談了很多六四事件,若抱著這期待想一探究竟,其實是會感到失望的,在長近兩個半小時的電影中其實只有很短時間帶過這背景,而且說的曖昧不明。而這種曖昧不明的氣味懸浮在整片之中,看著劇中人的激情,嘴上卻又說不上來一個道理,眼前是強烈濃郁的影像,但卻有種未說清楚的距離而不易同理。不過這時突然想起片頭出現的字卡,那是余紅日記裡的獨白,將夏日裡莫名突襲而來的風,稱為愛情。

摸不著風,可是它真的吹著我們東倒西歪,愛情是這樣,講來六四好像也是如此。這個中國政府至今仍不願面對的真相,甚至在網路上都無法搜尋相關關鍵詞的官方禁忌,彷彿不存在似的,卻又停在人們的心底。這種無法明說的心情,是否也是導演的手筆,就不得而知。但愛情與政治,在這片若即又若離,當你以為它在講政治時,感覺卻又像愛情,當你以為它在講愛情,想想卻又很政治。

arrow
arrow

    metaw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