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

那是午後的巴黎,金黃陽光灑著街道。那是左岸上盛名的莎士比亞書店,是海明威、費茲傑羅曾流連忘返之處。Jesse坐在其中,那天是他的新書發表會,書名是This Time,而從記者的提問與Jesse的回答中,銀幕外作為觀者的我們,意識到書的內容其實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故事,那正是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的情節,是Jesse和Celine九年前在維也納的真實邂逅,他倆身影早已成為一代文青心中對於浪漫最具象的投射。正因為觀看之後所留下的悸動,我們好奇著九年後,故事會怎麼說下去?

相同的好奇,其實也是主角們的心境,那場相遇是倆人彼此生命最深刻的浪漫記憶。Jesse將它寫成了小說,透過敘說的方式,紀念那年夏天曾經擁有卻又逝去的浪漫,當Celine的臉孔再次出現在Jesse眼前時,觀眾和Jesse心中可能都升起一股暖意,終於,那些懸而未解的疑惑,有機會得到解答了,究竟當時他們半年後是否有赴約?究竟那夢幻般一晚,那些在電影未說出的時光裡,他倆是怎麼渡過?這集毫不浪費在日落之前僅剩的有限時間,不兜圈子地一一解答。

延續前集的風格,兩人在片中依舊是喋喋不休的對話,但相較前集有安排些路人角色穿插劇情,這集在形式上是更加精鍊,從倆人步出書店後,幾乎是靠男女主角兩名演員撐完全場,徹底展現他倆聊天的迷人之處。而他們果真是最會談論關係的銀幕情侶,特別是用一種後設的角度談論,如倆人在討論Jesse的小說內容,其實就是在討論彼此的關係,這為聊天增添許多趣味,同時透過不同層次的「說」,豐富了關係在彼此心中的意義。

編導很有巧思地將前集電影的故事化身為這集故事立基的小說,這讓劇中人與觀眾產生了一種有趣的互動,彷彿我們看了同一個文本(觀眾是看電影、主角是看小說),而我們彼此的讀後感,在這場電影中產生交流。另一個與觀眾互動的巧思的安排是運用了時間因子,如電影裡時間相隔九年,也是真實世界裡的九年,因此我們和主角一樣,都在這九年裡歷經了歲月變化,容貌變了、想法變了,這電影彷彿是讓我們見到老朋友般喜悅,同時又在他們的容顏、他們的言談,瞥見到自己改變的模樣。再來是電影時間與現實時間同步,劇中人經歷的八十分鐘,正是我們觀看的八十分鐘,一分一秒也沒少,觀眾完全參與,直到最後一刻…

只是九年之後,他們早已不是無拘無束的青春生命,錯過對方之後,感情狀態也非單身與空白,但當有機會你再次與生命中難忘的浪漫相遇,究竟要把它放在心裡做為永恆的回憶,還是不願錯過遺憾地放手一試?電影停在Celine隨音樂搖擺的身影,停在Jesse觀看Celine的笑容,結局如何,依舊沒有明說。

不過別擔心,有了上次的經驗,我們知道再等九年,午夜之前,我們會有答案。

 

 

arrow
arrow

    metaw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