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的邀請與建立(交大20180321) .001.jpeg

「我很孤單,沒什麼朋友」、「我想交朋友,但我交不太到朋友。」

聽到這類問題,心理師有各式各樣的切入點與對方討論。而自己常想知道的是,對方在關係中有發出邀請行為嗎?又發出過哪些邀請?

昨天(2018.03.21)在交大跟同學分享「關係的邀請與建立」,就在談「邀請」的重要。

「邀請」的意思並不是真的要你跟對方說:我們一起出去吧之類的話,而是發出想與對方連結的訊息,可能是非口語的,如笑容、手勢、眼神、表情、動作等等,也可能是口語的,如寒暄問候、邀約、討論議題、聊天等等。

如果你說你想交朋友,但你總是坐在教室的角落,跟其他同學坐得遠遠。那對我來說,你並沒有發出「邀請」,而沒有「邀請」的意思,就是「我不想跟你產生連結」,也許你可能只是害羞,但別人從你的行為解讀到的是「你們不要來打擾我」,於是他們更難主動接近你。

如果你看見其他同學迎面走來時,總是把頭低下去,假裝沒看到對方,而你又說希望人際關係能改善。對我來說,你的目標與行為並不一致,如果我是對方,我很自然接收到的訊息是:你不想跟我打招呼,當然我也會自動保持一點距離。

而我知道,有時邀請很難,而且它有被拒絕的風險,那實在很令人難堪,為了不想這麼難堪,只要不邀請就沒事了。

不邀請,就不會受傷。

是啊,完全正確!如果你的目標是「不受傷」,這樣做就對了!但如果目標是「與人親近」,「不邀請」真的好難達到。

覺得與人親近的能力中,其中一定有項內涵是承擔受傷的能力,兩件事可能是同一種技能。

我們要練習的是,發出適切的邀請。

可能它會失敗,但沒關係,它真的需要練習,從每次的回饋中,我們學習與調整,一次又一次,我們終會找到方法。

別忘記,得要有邀請,我們才可能日益親近。
因為邀請就是告訴對方:我想跟你產生連結。

而那正是我們每人心底都有的需求與渴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taw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