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流的畫家,只是需要找到合適的題材。」

想要賣出畫作卻碰了閉門羹的葛蕾塔,得到藝廊老闆如此的回應。她和先生艾納都是畫家,不同的是艾納擅長風景畫,她自己則以人物畫為主,而且艾納的作品比她的更受歡迎,人們對艾納的藝術才華給予正面肯定的評價,相形之下,葛蕾塔的藝術成就尚未見到光芒。但這話似乎也是一種暗喻,不只是說葛蕾塔的繪畫表現,彷彿也在說人如果找到真實的自我,我們就有機會活出不一樣的生命。

改編真人真事的電影《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背景在1926年的哥本哈根,透過這對人人眼中郎才女貌的畫家夫妻,說出一個顛覆世人眼光、勇敢追求自我的故事。

一天,葛蕾塔約好的模特兒沒來,仍要作畫的她,要求先生艾納穿女裝上陣,艾納身材纖瘦、長相秀氣,扮起女生來更是嬌柔撫媚。也沒想到這畫大受好評,開啟了葛蕾塔的大好繪畫生涯,但沒人知道畫中的模特兒就是艾納,但葛蕾塔不知道的是,這幅畫也要改變艾納的人生。

這次的「變性」經驗,彷彿喚醒了艾納身上沈睡許久的一部份,從小艾納就被那些漂亮的女裝所吸引,他幻想著自己穿著漂亮衣裳的模樣,比起展現男性的陽剛特質,他對於自己的陰柔部分是更加自在。從現代的性別觀點來看,艾納是跨性別者(transgender),生理上他是男性,但心理認同上他覺得自己是女性。只是在艾納身處的時代,並沒有這樣的性別意識,他在自己成長經驗裡學到的是壓抑,學到的是要符合社會對男性的期待。直到葛蕾塔的邀請與接納,他終於可以展現出自己想要(或說真實)的樣子,他越來越常以女裝出現,他們稱「她」為「莉莉」。

然而這也漸漸改變艾納與葛蕾塔的關係,原是夫妻的兩人,現在反倒像是姐妹。不過電影裡對葛蕾塔的性向處理得較為曖昧,似乎也暗示她有女同志的傾向,或許也是如此,她較能接受艾納的陰柔特質,接受他穿女裝的姿態,甚至安排一幕她與穿女裝的艾納做愛。這究竟是她自己喜歡?或是這她因為她愛艾納,而展現出的無條件接納?有點不得而知了。但無論如何,我們也看見葛蕾塔後來表達出對關係的期待與失望,她期待的是艾納的陪伴,而非莉莉的現身,她也渴望自己在難過挫折之時能被人照顧,而不是總要去照顧更柔弱的莉莉。

艾納曾說夢裡的自己其實都是莉莉,只是她困在這具男兒身裡,動彈不得。演員埃迪瑞德曼的動人演出,讓這無法活出自我的角色叫人心疼。成為一個真正的女人,是莉莉的夢想,也因此即便冒著生命危險,他也要開刀接受變性手術,成為真正的自己,對他來說,不能真正做自己的人生,也不能算是活著吧!

不過令人心疼的角色,不只是莉莉而已呀,電影名為丹麥女孩,看似說著莉莉的故事,其實也是葛蕾塔的故事,這位丹麥女孩所承受的辛苦及她所表現的接納也都叫人動容。沒有葛蕾塔的眼光與陪伴,莉莉或許仍被困在這座肉身牢籠裡,永遠不見天日。

葛蕾塔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題材,展現出過去未曾出現的創作能量,也幫助莉莉找到了自己。莉莉(Lili Elbe)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有記錄接受變性手術的人,雖然手術失敗,她也因此過世,但她帶給世人更多元的想像,成了跨性別者的先鋒。

世界,其實大到超越我們所想吧!處在看重多元價值的時代裡,這部電影再次邀請我們審視自己的眼光,再次邀請我們思考關於愛的模樣。我們能否看見仍被困在牢籠裡受苦的人們?我們的愛,是否能成為使他們獲得自由的力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丹麥女孩
    全站熱搜

    metaw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