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黑人人權運動史上裡有許多值得一書的事件,也因為這些事件的影響,讓黑人人權一步一步往前邁進,而1965年發生在阿拉巴馬州裡的塞爾瑪(Selma)遊行當然是其中一重大關鍵,它產生的效應讓當時美國總統詹森簽署了民權法案,從此黑人終於可以與白人一樣,在這強調人民至上的國家裡,享有憲法賦予人民的投票權,他們能夠在這片土地上過著更有尊嚴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有機會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

電影《逐夢大道》將這段知名歷史搬上大銀幕,主角正是帶領這場運動的馬丁路德金恩,但這並不是歌功頌德的偉人傳記,反而讓我們看見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掙扎與困境,也看見一場抗爭運動當中的真實歷程,而這歷程不單純只有對外對抗白人的一面,其實內部也是充滿矛盾,裡頭有著路線之爭,像是要採取更激烈的肢體抗爭與或是採取非暴力抗議,大家意見並不相同。就連長期在塞爾瑪裡從事黑人運動的組織團體,對金恩博士也有所質疑,認為他來到這有收割之嫌。金恩自己的家庭也面臨危機,長期在外奔走的日子造成與妻子關係緊張,甚至妻子不時就接到惡意者的死亡威脅來電,生活處在高壓之中。美國政府為了鬥垮金恩博士,想從金恩的私德著手,欲拉下其道德高度,進而破壞他所帶領的民權運動。政府掌握了金恩的性醜聞,甚至將性愛錄音寄給他的妻子科麗塔。

片裡科麗塔只問了金恩兩個問題:「你還愛我嗎?」、「你愛其他人嗎?」。一向辯才無礙的金恩跌坐在椅子上,這時只有吐出簡單的答案,他對前者說了Yes,對後者說No。他知道這場運動,已經影響了他的家庭,他追求的公平正義,背後是家人的犧牲與付出,然而他也知道家庭與信仰是他的依靠,當他迷失之際,他尋求上帝之聲,當他伸手只見五里霧時,他知道會帶他穿越迷霧、看清真相的總是他的家人。

這條逐夢大道,走得可一點也不容易呀。它不是一開始就眾志成城,它不是沒有阻礙,甚至它還佈滿荊棘。每踏出的一步,都會有人懷疑,每踏出的一步,都會有人挑戰,甚至每踏出一步,都可能帶來同等力道的反擊。最終,你開始懷疑起自己的每一步是否值得與有意義。當金恩懷疑的時候,他的同伴曾跟他說,我們要一磚一石的築出這條夢想大道。而電影就是呈現這裡頭的一磚一石,每一步都不簡單,但每一步都展現著巨大無比的勇氣。也是這樣的勇氣讓人可以突破自我,讓一個社會得已改變。

片裡也反映出一場運動的成功不是靠理念就能天真地實現,良善的理念也得變成一磚一石,最終才能堆砌出夢想中的城堡。這裡頭需要策略、需要辯論、需要資源、需要政治角力與妥協。像是金恩也多次詹森總統斡旋,原先詹森並不支持金恩博士的訴求,甚至把他當麻煩製造者。但時勢所逼,他也得有所調整,最終塞爾瑪遊行得已成行,他也是暗中幫手,他還簽署法案幫助黑人獲得投票權,扭轉了當時自己的執政頹勢。他說他不希望20 年後,世人回頭看他時,得到一個不堪的歷史定位。

這個角度挺有意思,他用未來回頭看現在,來幫助自己做更好的決定。剛好可與片中金恩與一年輕人對話做參照,當時金恩也顯得失意不安,但那位年輕人講起自己多年前當自己困頓之時,因為聽見金恩的演講讓他重拾力量,而他把當年聽見金恩說的話重說給金恩本人聽,提醒金恩莫忘初衷,也希望金恩自己找回當時那股相信。總統把眼光放向未來,看著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來面對現在,而金恩則是透過過去,想起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來面對現在的挑戰。一個往未來看,一個向過去找,對每個迷走的自我來說,這些都是可以嘗試的方法。

片中出現的血腥鎮壓場景發生在塞爾瑪城裡的艾德蒙佩特斯(Edmund Pettus)橋,如今它已成為美國歷史裡的重要里程碑,說著黑人跨過了過去難以跨越的阻礙,這座橋彷彿回應著金恩的聲音說著We shall overcome,如今,他們真的克服了。

然而這個世界、我們的社會或有很多無法跨越的大橋,等著我們去跨越,這是這時代裡人們的功課,我們能做的,也是拾起一磚一石,在希望與絕望之間,走出一條逐夢大道。

arrow
arrow

    metaw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