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導演約翰卡尼(John Carney)執導的電影《曼哈頓戀習曲》(Begin,Again)描述失意多年的Dan,原是唱片公司的老闆,但因婚姻破碎、過著意志消沉、鎮日藉酒消愁的日子,連過去贏得的葛萊美獎獎盃都被典當去買醉了,把自己活像個流浪漢,最後竟慘遭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開除。一無所有的他,本想結束自己的生命,直到他在酒吧裡聽見了一首歌。

Greta跟著男友Dave從英國來到紐約發展,他倆都是才華洋溢的音樂人,除了感情上的陪伴,兩人也是音樂上的合作夥伴,譜出許多動聽的曲子。但隨著Dave事業蒸蒸日上,來到大城市裡的他已經不是過去在家鄉那個愛唱歌的大男孩,他留起了大鬍子,唱著討好的流行金曲,他成了當紅藝人,走在路上都有歌迷相隨。但這些成功似乎也讓Dave迷失了自己,他與女助理的感情傷害了與Greta的關係。她離開了他的公寓,在紐約走投無路的她,只好投宿也同在大蘋果裡打拼的老鄉朋友家。那晚,朋友帶她到了酒吧,邀她上台唱歌,不願上台的她,在觀眾的慫恿下,也只好走上台,拿起了吉他。

「獻給曾在這城市裡感到寂寞的人」Greta這麼說,她沒想到的是,她一開口唱歌,竟救了另一個人的命。Dan與Greta,兩個陌生人、兩顆破碎的心透過音樂相遇。Dan對Greta的表現大為讚賞,主動前往邀請合作,希望Greta能考慮出唱片,而這也是Dan人生再起逆轉勝的一次機會。

Greta答應了Dan,過去一直依附在Dave身旁的她,也決定給自己一個新的選擇。Dan與Greta合作激發了許多火花,Dan讓Greta的音樂有了更豐富的色彩、幫助Greta的作品從私密的喃喃自語昇華為人們共通的情感。音樂製作人的工作,某種層面就像心理治療師一樣,讓作者的內在經驗能被充分優雅地表達,製作一首好的歌曲,就像是促發一次深刻的敘說,讓說者與聽者,互為主體地共創一首曲子的意義。

過去是玩團樂手的導演,音樂在他的電影裡總扮演重要的角色,這片也不例外地出現大量演唱片段,厲害的是,他總能將這些演唱毫無違和地融入在劇情裡,這些演唱是故事前進的推手,也是主角沒說出的內心話。Dan曾說音樂的神奇能讓眼睛的平庸場景變成了珍珠一樣閃閃發光,有時畫面能因音樂更顯詩意與深度,但導演的功力是他找到了如珍珠般的畫面,來表達看不見的音樂情感,不論是Dan在酒吧裡想像樂器自己動起來的編曲場景、或是Dan與Greta透過耳機分接器一起聽音樂走在紐約街頭的畫面,音樂的動人,不僅聽得見,在他的電影裡,還能拍得讓你看見。

除了為耳機分接器增添浪漫氣息之外,電影另一動人之處在於Dan與女兒合奏的時刻,原本處於緊張關係的兩人,彷彿在合奏中找到了兩人共通的語言,音樂的融合,也象徵著關係的融合與改變,在這次合作中,他們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也重新找回了彼此。

回到Dan與Greta,中文片名取名《曼哈頓戀習曲》,或許暗示當中的曖昧情愫,而兩人關係確實也耐人尋味,兩人是同病相憐又氣味相投,共享音樂的時光拍得浪漫歡愉,徹底表現音樂將人心凝聚在一起的魔力,但也要感謝導演沒讓音樂成為廉價的催情果,沒把深刻的友誼俗化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戀的老梗劇情,還好有著關係的留白,讓電影有不俗的美感。他們在彼此低落的時刻裡相遇扶持,他們給了彼此前行的力量,在該說再見的時候,祝福彼此。誰說男女之間,只能有愛情的選項,Dan與Greta給了我們不一樣的眼光。

當你悲傷失望的時候,好好地唱出來,音樂就像心遇上旋律,就會有動人的力量。或許,我們不會歌唱,那試著好好地說出來也行,也許有個聽眾能夠聽懂,也許有個聽眾能夠體會,也許,有個聽眾因此被你打動,你和他會因此開啟故事的新頁。

還記得披頭四的Hey Jude怎唱的嗎?其中一段歌詞是Take  a sad song and make it better.Remember to let her into your heart.Then you can start to make it better.(個人延伸翻譯:把悲傷的歌唱好唱滿,記得要把它唱到心坎裡,這樣事情就會開始好轉。)

想想,Greta所做的事好像就在體現歌詞的意思。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曼哈頓戀習曲 begin again
    全站熱搜

    metaw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