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源」,這聽來帶著詩意與美感的名字,背後其實藏著人類歷史的無奈與悲哀。在二戰時期德軍入侵挪威之時,德軍為了維持亞利安人種的「優良」血統,挑選了許多精英份子與挪威女子生下孩子,並成立「生命之源」機構,專門來撫養這些孩子,這些孩子也被稱為「戰爭兒童」(War child),據統計當時有一萬二千名之多,在戰爭結束後,這些孩子被送回德國,也被迫與自己的母親分離。

德國電影《替身風暴》(Two Lives)中的女主角凱特琳,就是上述背景中的「戰爭兒童」,不同的是當時她的挪威母親烏瑟是與德國軍人相戀而生下她,但這個孩子仍被視為德國人,仍被帶到「生命之源」去,最後也送至東德。而她在60年代逃出東德,千辛萬苦設法回到挪威,與親生母親烏瑟相聚、認識了畢亞特,並與他結婚,生了女兒,而如今她還當了外婆,抱著孫子在與世隔絕的幽靜環境裡生活,人生過去經歷的不堪與歷史巨輪下的無情彷彿都蓋在寧靜的北歐風景之下。

但真相卻不是如此,原來看似過著平凡日子的女主角不是真正的凱特琳,家人不知道的是,她的真名是薇拉,她其實是東德國安局的特務。她只是冒充凱特琳,來到了這個挪威家庭。而這一來就是二十年,一方面她在這過著「凱特琳」的人生,有著自己的事業、家庭生活,但另一方面,她藉此收集挪威相關的情報資料提供給東德。那是她生活裡最大的秘密,她同時過著兩種截然不同且斷裂的人生。

直到1990年東西德結束冷戰,一位德國年輕律師來挪威拜訪她,希望能幫過去「生命之源」的孩子打官司,幫助他們獲得政府賠償。「凱特琳」當然一開始是百般不願,一旦她出庭,就有可能會讓自己的真實身份曝光,德國的情報工作也會洩露,對她自己與家人的人身安全都會受到威脅。

但不知情的家人,卻鼓勵她說出「凱特琳」版的故事,希望讓正義得到平反,女主角後來出席作證,隨真相一點一點揭露,「凱特琳」的身份也開始遭受質疑。而故事最終,無法再隱瞞下去的女主角,在家人面前說出自己「薇拉」版的真實故事。

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此刻全都模糊了起來,丈夫畢亞特無法接受一起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枕邊人原來是德國間諜。而當時好不容易盼到女兒歸來的烏瑟,更難接受眼前的女子欺騙她的情感,利用她對女兒的思念,冒充女兒來到她身邊。「凱特琳」的女兒,發現媽媽的人生是一場謊言,難受的不是如何面對。過去維繫彼此的情感,現在已經無法確定其真實性,這個家庭,走到分崩離析的邊緣。

這是戰爭的慘忍,戰事雖然已經結束了幾十年,但戰爭留下的影響,卻持續傷害這一家人。而那些被傷害、被剝奪的情感,也是對國家機器的強力控訴,不論是納粹的優生學政策,或是他們從母親身邊帶走了孩子,還是國安局安排「凱特琳」的臥底行動,還有他們殺掉了真正的凱特琳,這些全都是剝奪的行為,他們漠視與忽略人們的真實感受,強行切斷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情感,他們留給人們的是斷裂的情感,而斷裂的情感正是人們心裡最痛的感受。

「凱特琳」的家人正經歷這種斷裂的情感,他們難以承受。而薇拉,其實也是另個受害者,她從小無父無母,在孤兒院裡長大,直到國安局招募了她,滿足了孤單孩童的一切需要,她才成為當中的一員。而到了挪威後,她也在這家庭感受到烏瑟的愛,那是她從小渴望的一切,雖然那不是她的真實母親,但心裡上也已經認同了這個母親,她好害怕會失去這樣的生活。說到底,她也只是一個渴望擁有愛的女子,是時代巨輪下的受害者。

「凱特琳」跟女兒說,很多人都為了愛而犯錯,她希望女兒看見她的渴望。當丈夫問她還有什麼事是真的時?她回答:「我們曾經有過的生活」。面對國家機器造成的斷裂,她能做的,也是用不斷裂的情感彌補,她想說的是,那些曾經有過的情感,曾經共享的時光,都是真實存在,無法被取代的經驗。

電影的結局是一場冰天雪地裡的火景,火光底下是無語的悲劇。電影掀開人類歷史上無情的一頁,但也同時提醒我們,人類之所以能繼續走下去,正是我們渴望真實的情感與豐沛的人性。

如同片頭口白說的,雖然有些事情我們難以面對,但也無法壓抑。

arrow
arrow

    metaw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