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母親把這一切事都珍惜地記在心裏。」(路加福音2:51)

下午在教會的姐妹團契分享,主題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談如何與青少年子女互動」。其實心中有些心虛,因為放眼望去,我大概是全場唯一沒有過青少年子女的人,卻要和其他有經驗的父母們談這個主題,有種沒進過廚房卻要教人煮菜的感覺。

不過因為工作的關係,和許多的青少年或是大學生互動,倒是聽了很多他們與父母間的愛恨情仇,或許,也是有些孩子們的心聲,能更透過自己的口傳達出去。

用了幾部電影裡的故事開始,從《黑天鵝》裡的母女關係談談母親對子女的控制、《搖滾天空》裡少年約翰藍儂的兩個媽媽對比談談母親的角色、《想飛的鋼琴少年》裡的迴力鏢象徵談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軌跡,他們不是機械人,過著別人規劃好的人生。

然後說起青少年的特色與心理需求,以及在這樣的需求下,父母容易與青少年起衝突的地方,以及父母可以做的事情。

在這個階段,這個熟悉的陌生人,不只是父母看孩子有這樣的感覺,其實對孩子自己來說,他看自己也是同樣的感覺,他開始有了過去沒有的力量、他的身體改變了、聲音改變了、思考改變了、慾望改變了、認同對象改變了。這一切,對每個青少年來說都是陌生與焦慮的經驗。別說父母不懂他了,因為連他自己都不懂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其實是他自己。

但這樣的陌生不是病態,卻是成長必經的道路,不僅對孩子來說,他在經歷自我認同的過程,他在找尋自己是誰,對父母而言,每個陌生的感覺都可能是種邀請,邀請你更開放自己的心,而每一次的衝突,也都可能是我們重新整合自我的機會。

用了路加福音二章41到52節分享,是聖經中唯一一段記載少年耶穌的故事,當焦急的父母在聖殿裡找到了失蹤三日的耶穌,她們向耶穌反應自己的擔心與焦慮時,12歲的耶穌可不是說了乖寶寶模範生的回答,甚至他的回答對父母而言可能聽來是刺耳與不悅。

耶穌沒有回應父母的焦慮情緒,他的回答是關於自己來到世界上的使命,他講的是自己這個生命個體的獨特情感與生存意義。當然,對基督徒而言,因為他是耶穌,他是神之子,我們沒話說。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可能在對話中、衝突中表達出自己的情感、自己對世界的看法、透露出自己對生存意義的思考。

而你是怎麼回應孩子們說出的話語?

嘲諷?責備?冷漠不理?還是我們有給予開放與接納的空間?

經文後面記載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把這一切事都珍惜地記在心裏。我覺得這是好美的表達。她沒急著評價、沒急著否定、或是遺忘,她只是靜靜地把這些事珍惜地記在心裏。或許,她想這就是神給她的功課,或許,這些事當中有神要給她的學習,即便是她自己不懂的經驗、即便是衝突的時刻。

最後用詩人紀伯倫的話結尾:

你是弓,而你的孩子是從弦上射發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手看到了無盡路上的標靶,
於是他用神力將你扯滿,讓他的箭急馳遠射。
你應在射手的掌中感到歡欣;
因為他愛飛去的箭矢,
也愛靜存於掌中的彎弓。

父母、孩子、神三者的關係,大概沒人說的比紀伯倫更好的了
我們只是神所用的弓,神才是孩子生命的射手
我們的孩子,也是神的孩子
也正是如此,我們當父母的,有一天,才會有著放手的勇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親子關係 黃柏威心理師
    全站熱搜

    metaw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