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

「完美的演出不是在於控制,而是放手。」(Perfection is not just about control. It’s also about letting go.)

Nina從小就認真學習芭蕾舞,她的夢想是有天能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用她的舞技征服眾人的目光,而她的努力有了回報,劇團要重新推出天鵝湖這部經典舞作,舞藝過人的Nina自然是主角天鵝皇后的首要人選。

然而當中最大的阻礙在於天鵝皇后需同時扮演白天鵝與黑天鵝兩個角色,一向是乖乖女的Nina詮釋等待王子救贖的柔弱白天鵝不是問題,但要成為誘惑王子的性感黑天鵝,這個挑戰並非其舞藝不精,而是這角色的狂放姿態,從來不是Nina在真實世界裡熟悉的生命面貌,若她要在台上完美呈現黑天鵝的妖惑魅力,她得脫下乖巧順服的小女孩形象,碰觸自我內在最令自己感到黑暗與不安的一面,讓過去被抑制而無法流動的情感與慾望得以有機會流露出來。

28歲的Nina與母親同住,由母親照顧其生活,讓她能專心練舞,但母親對女兒的生活涉入極深,包括對女兒劇團相關人事物的了解、在家隨時問女兒在做什麼、任意進出女兒房間等等行為都反映了母親的控制,電影其中一幕,當Nina獲得天鵝皇后的角色後,母親特地買蛋糕回家為她慶祝,但Nina表示自己狀態現在不能吃蛋糕,母親隨即變臉作勢要把蛋糕丟掉垃圾桶,害怕的Nina嚇得只好配合母親,滿足母親的情感需要,這樣的場景想必在她成長過程中時常上演,讓她難以在母親面前表達自己真實的需要、難以真誠地做自己,她房裡的佈置,也象徵著她停滯在兒童階段尚未長大,她只能做母親眼裡的乖女兒,而她的壓力全寫在無意識裡被自己用指甲抓傷的背上,但這樣的壓力被母親視為噁心不當的舉動,她內在的情感與掙扎無法被母親同理與接納,現實世界裡的Nina不就像是她所飾演的白天鵝–那個受詛咒而被困在鵝身的公主,等著童話裡王子的一吻將她變回女人的模樣、變回此刻真實又真情真性的自己。

而舞團總監Thomas 如同童話故事中王子的角色,在舞者生涯上,他是Nina的救贖者,將帶她上事業高峰,但他也隨時有權力拿下Nina的角色,Nina像是被臨幸的角色,顯得被動。Thomas對Nina最大的批評在於她過度軟弱與服從,她確實就像被動的白天鵝,等待別人的拯救,他想喚醒Nina心中自由的野性與叛逆,解下捆綁身心的封印,他想做的是,讓她成為那隻不把自己命運交在別人手中的黑天鵝。

不同於童話故事裡王子的吻總是喚醒沈睡的公主,Thomas的強吻,最先卻是喚起Nina的反抗,反抗的意義是重要的,反抗意味著不接受他人的安排,意味著自我意識的維護,向來服從的Nina要扮演黑天鵝,首先就是要有反抗的意識。這對Nina來說是人我分化的開始,於是她開始能夠區分哪些是母親的需求,哪些是自己的需求,她開始反抗高度控管的母親,她丟掉房間裡的絨毛娃娃、她探索自己身體與情慾、她不再是個小孩,而是大人。

但這過程並不容易,Nina心中兩股對立的力量不停抗衡著,也讓Nina出些分裂的現象,而熱情奔放的同事Lily,此刻成為Nina內在黑天鵝的投射人物,她對Lily的綺色幻想,可 視為Nina渴望對自我內在此部分更加靠近,心中的黑天鵝帶給她全新的活力與能量,但這股力量卻有其毀滅性,若一不小心,隨時好像都會吞噬了自己,Nina的掙扎與困境,在電影中透過類似人格分裂與妄想的戲劇手法深刻地表達。

或許我們可以將這片視為一部成長寓言,看一個過度壓抑的自我,如何掙開想飛的翅膀,獲得自由。天鵝湖故事的結尾,是白天鵝承受不了黑天鵝誘惑王子的打擊,最後選擇自殺尋求解脫。此故事的象徵套在Nina的人生裡也充滿意義,她只有讓心中受困的白天鵝形象死去,她的真實情感才有機會流露,她才能獲得重生。

這也是一部現代女性的覺醒之旅,公主不再是巫婆咒語下的犧牲品,也不是等待王子寵幸的柔弱嬌者,如果你願意面對心中那隻的黑天鵝,自由與成長的力量就會在自己的身上。

 

arrow
arrow

    metaw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