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斯與艾瑪,在大學畢業那晚相會,原本可能只是一夜風流的關係,卻陰錯陽差地開啟兩人長達十多年的親密友誼與愛情。

那天是7月15日,達斯說,那是他家鄉的聖史威遜節(Saint Swithin's Day),在片中他記不得而隨便帶過的傳說,其實是當地相傳如果當天下雨,接下來的四十天都會是雨天,若當天放晴,接下來的四十天都會是晴天。當然,這預言並無科學根據,真實氣候表現也非如此,但作者巧妙借用了這氣象傳說,彷彿預告了兩人因這日而結下的不解之緣。

因此,電影劇情雖橫跨20多年,但故事總是發生在7月15日這天,像是縱向追蹤研究裡的橫切面,一片一片切下的景象,堆疊了這片的面貌。而那也是他們約定好不論彼此身在何處,都要聯繫問候的日子。縱使畢業後各奔東西,達斯去了巴黎,艾瑪到了倫敦,他們仍透過電話聊著彼此近況,聊著生活裡美麗與哀愁,也不忘彼此打氣,在對方最低潮的時候,他們都扮演最能看見對方價值並給予肯定的那個人。

或許,他們在心上是最相知相守的伴侶,但他們始終不是相互依偎的戀人。達斯迷人瀟灑,個性開放,在情愛裡是花花公子,追求的是性愛的歡愉。艾瑪雖然外型一開始顯得保守樸拙,不過說起話來是機智風趣、令人討喜,她在達斯未注意她前就迷戀著達斯,可是她渴望的關係不只是激情與親密,還需要達斯的承諾,偏偏這正是達斯在年輕時無法給予的,達斯也曾向艾瑪表達,他能接受兩人關係發展成玩票性質的愛情,但他知道自己給不出艾瑪想要的。於是那些年,愛情的鵲橋始終搭不起來,不僅是彼此對愛情的期待不同,當時兩人各自的生命狀態,彷彿也無法提供彼此愛戀生長的養分。

達斯畢業後一帆風順,年紀輕輕就當上深夜流行節目主持人,迅速爬到事業高峰,但聲光掌聲也讓他迷失了自我,酒醉金迷的世界痲痹了他的心,不僅在愛情中選擇了膚淺的對象,自己彷彿也像失去靈魂的人,這影響了他的家庭關係,也重傷了他與艾瑪的友誼,最終,在事業上也如自由落體般,重重跌落,他失去了舞台。艾瑪的遭遇則是相反,相較達斯溜滑梯般的人生,艾瑪是倒吃甘蔗,一步一步往上走的人生,想要當作家的她,畢業後卻一直困在餐廳裡當服務生,但一步一步踏實地走,後來成了中學教師,最後圓夢當了作家。

除了愛情,面對真實的自我,活出真實的自己,其實是這片的一大主題,艾瑪曾經對自己缺乏信心,因而沒辦法活出更燦爛的生命,但達斯是一直相信她能夠成就非凡的人,他看見艾瑪真實的自我。相對地,像是天之驕子,習慣人生勝利組的達斯,玩世不恭的生命態度,也讓他沒有活出自我,直到那些生命的破碎、不完整出現,才讓他真實地與自我相遇,雖然痛苦,卻也是成長,當他們都面對真實的自我,對彼此的情感也就更加清澈透明,愛情的橋才能搭起來,分據兩頭的兩人才能帶著真誠清晰的自我一步一步走向彼此。

說起愛情的選擇,或許就是該找一個懂自己,能夠幫助自己面對真實自我的人,愛人的話,就去看見對方那些被遮掩住的美好,看見她的價值,成為那個讓對方活得更好的那個人吧!

 

arrow
arrow

    metaw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